去年暑假有上過個經的同學們,應該還記得張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法幣的小故事。趁著寒假之便,現在老師正埋首於1929-1949年國民政府的貨幣政策,不過礙於資料搜集困難與老師本身太懶惰,進度一直遲滯不前。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為老師提供點動力…
現在就先介紹法幣來為暖暖身吧!
中國在推行法幣改革前數百年,一直都採用銀本位制度。這樣的制度在十九世紀末發生極大的挑戰。1870年代,歐美各國紛紛拋棄舊有的銀本位,改採金本位制度。也就是說,白銀不再值錢了,國際間紛紛拋售白銀,使白銀價格直直落,以銀圓計價的中國就很衰,這種感覺有點像新台幣暴跌般,而偏偏中國又是個入超大國(那時候)。更倒楣的是,大清政府在處理對外賠款的時候,都是用『兩』來計(就是白銀),列強們心不干情不願地拿到明天一定貶值的白銀已經很X了,只好再向中國討匯差。好吧,白銀不值錢,那我鑄銅幣行吧!於是,清末各省開始流行鑄銅錢,造成『銀賤銅貴』的情況。不過由於鑄造的品質不一,很快地就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情形。這樣一連串的惡性循環下,物價大漲,受苦的仍是一般平民百姓。
民國肇建,於1914年推行國幣條例,確定銀本位制度(沒辦法,用了幾百年,而且要採金本位黃金也不足),定國幣壹圓(一元)含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等同銀圓一枚,成分為九分銀一分銅,因為上頭有袁世凱的頭像,所以又稱『袁大頭』。後來老蔣北伐成功,把袁大頭改成了『孫小頭』(上頭是孫文頭像,比袁大頭小些)。雖然如此,民國初年中國貨幣計價仍是元、兩並用,而比較大宗的交易仍以『兩』為主。在國家大致統一之後,國民政府於1933年規定廢兩改元,總算是用強制力統一了貨幣。
這時候又發生了很衰小的事情,就是1929年起全球性的經濟大恐慌,這時候起,各國開始揚棄金本位的貨幣制度(沒辦法,景氣蕭條沒有錢,又不是每個國家後山都有金礦),銀本位制度似乎又有抬頭的跡象(白銀老弟:「我憋了幾十年,終於出運了!」)。1934年,美國的小羅斯福總統為了討好美國國內產銀州出身的參議員,通過了『購銀法案』,開始在世界各國採購白銀,造成國際間白銀價格大漲(有趣的是,1890年老美也因為參議員的壓力通過購銀法案,不過那次慘不忍睹)。這次白銀價格的大幅波動也衝擊了中國的經濟,在大規模的資金(即白銀)外流下,中國境內產生了貨幣緊縮,利率急升。我們可以從當時中國的金融中心──上海的物價下跌的幅度來看:民國21年,11.4%;民國22年,7.7%;民國23年,6.5%;民國24年,0.7%。民國24年比民國20年下跌23.9%。
(數字來源: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4487/node56910/index.html)
終於在千呼萬喚之下,我們的主角:法幣,要登場了!國民政府在英國金融專家的建議下,在1935年11月,發行國家法定貨幣(因此叫做法幣,帥吧!),取代銀圓,並在一定期限內收回所有其他阿里阿渣的紙幣。一法幣換一銀圓,法幣具有無限法償的功能。在此同時,政府大量購回銀圓,將白銀收回國有。
今天大家看來這並不是多了不起的事,但若設身處地思考,就會了解這是對中國,甚至全世界來說一項嶄新的挑戰。首先,國家必須在政令一統的情況下方有可能執行,而1935年的中國,老毛(此老毛非彼老毛)帶著他的手下到處竄(美其名是『長征』);日本鬼北邊拿下了東北,越過長城,進逼北平,南邊則在上海和國府打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而中原大戰老蔣才獲勝不久,忙著四處『勦匪』。不過國府有的是像孔祥熙、宋子文這類的金融怪才,早在北伐成功就把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半強迫地『國有化』了,而發行法幣的正是中央銀行和這兩家超級大銀行(隔年再加上中國農民銀行,想當然爾也是國營),徹底用力量貫徹法幣政策。
其次,準備金呢?這個不用擔心。英國佬正因上海的蕭條感到頭痛,國府抓了這個痛腳,像英國佬借錢,然後把英磅當做準備金──沒錯,您沒聽錯,法幣與英磅掛勾(好像是一法幣等於22.5便士吧,好像),可於指定銀行無限兌換。1936年,又一個冤大頭來了──老美要像中國買白銀,正好這次發行法幣收回了不少白銀,我又可以再把法幣跟美元掛勾,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這種把貨幣價格與貴重金屬脫離,與國際間強勢貨幣掛勾的措施,在當時是相當新穎的,在中國也許是不得已中想出來的變通手法,但卻大大改變了未來中國的經濟與財政。而法幣的發行,也確立了國府的統治權威。當然,也有人認為這種不兌現紙幣開啟了往後內戰期間驚人的天文數字通膨的惡例,個人認為內戰期間的通膨產生因素太多,不可一概而論。而抗戰期間法幣也一定程度地穩定了國內金融(後來還是垮了…),因此法幣的發行仍有其歷史地位。可惜因為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我等無法見到法幣在正常狀況下的成效。
沒想到講了這麼多還是沒講完…我太囉唆了(而且累了)。下次再來講講法幣的沒落和金圓券吧!這次的通貨膨脹可是千年難得一見的喔!
下面分別是民國25年和36年發行的法幣:
1 則留言:
讚讚讚
連三讚
張貼留言